涉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充分发挥党史宣教作用促进老区全面振兴
来源:河北党史网 时间: 2025-01-27 字体:【大 中 小】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进驻涉县,在这里战斗生活近6年之久,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作为首府县,涉县成为“刘邓大军故乡 太行抗战中心”;有13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在涉县成立或驻扎,又被称为“红色露天博物馆”。
近年来,涉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将党员教育、学员培训、红色研学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与县委组织部、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河北太行山干部学院等单位紧密协作,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创新红色教育方式,努力将红色精神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心中,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红色宣教“涉县样板”。
打造红色课堂,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为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着力打造1+5+4立体式培训阵地格局,即与河北太行山干部学院联合打造集精神传承、党性教育、宗旨践行为一体的培训模式;高标准打造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中共涉县县委成立地旧址、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陵园、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税务总局旧址等5系列党性教育基地,并依托党性教育基地打造了初心课堂、先锋课堂、求索课堂、奋进课堂等4个“红色课堂”。与河北太行山干部学院联合制作红色传统教育课件10多个,满足了不同行业、不同身份学员的培训;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制作红色课堂课件4个,满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红色课堂需要。以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课堂为载体开展立体式培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以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近年来,共开展教育活动86次,培训6.4万人次。
坚持守正创新,凝聚奋发进取精神力量。以党性教育为载体,创新发展“三景”式学习教育。一是开展“红色研学”实景学。配合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将从分散在县境内的革命旧址,筛选出30余处代表性强、保存相对完好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在将军岭下的红色记忆小镇,采用1:1等比复原、以旧修旧方式进行集中复建。并配套复原战争年代的路面、街巷、石梯、麦田、水渠、石磨、井台、戏楼等特色景观,推出了《晋冀鲁豫边区政权建设展》大型展览,包括一个主展和13个专题展,充实了思政教育和研学教育的鲜活教材,成为了红色研学育人的现场教学基地和研学育人的大课堂。每年接待研学实践活动近20万人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16项国家级称号。
建立涉县红色基因库,先后举办《太行山上》《晋冀鲁豫边区发展史》等20多个展览,展出红色革命文物、文献资料800余种。同时,推出《我们在太行山上》党性教育网上展馆,《追寻红色之旅——涉县一二九师纪念馆》VR全景展览等,让红色教育更加鲜活;组织成立了红色教育宣讲团,举办专题展览、文艺汇演、专题报告会,覆盖党员群众每年近2.5万人次。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文艺下乡汇演”等活动,先后开展红歌大合唱、征文、诗歌朗诵等活动150多场次;创作大型原创民歌歌剧《永远的红星》,舞台剧《八路军母亲》和电影《太行奶娘》《黄栌叶红了》等200余件红色文艺作品。用足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教育深入人心,凝聚起广大党员群众“永远跟党走,奋发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点燃发展引擎,激发干事创业澎湃动能。注重将党员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度开展“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只争朝夕、奋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一批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案例。赤岸村党支部以党员教育培训为切入点,把党员教育抓在日常,严在平常。高标准建设了太行红河谷现代化农旅产业示范园区——“赤水田岸”,形成了集种植、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建筑群,高质量建成红色赤岸连心巷,打造了家书邮递所、红色绘本馆、英雄故事馆、红色放映厅等11个产业业态,丰富了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了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赤岸村红色旅游品牌。2023年赤岸村集体纯收入160万元,带动村民800余人就业。将太行红河谷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互促互进,红色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涉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供稿:涉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苏静 刘齐宇(实习) 责编:杨立辉 冯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