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党史网 -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抗战烽火与解放征程:张季良的河北公安之路

——记张季良抗战时期和石家庄解放前后的公安经历

来源:河北党史网 时间: 2025-03-02 字体:【  

图片1.png

上世纪80年代,张季良在杭州照片


张季良同志自1939年7月投身河北公安事业,至1953年奉调公安部,历时13年,为河北的公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本文旨在回顾他的经历,以缅怀这位公安先辈。

张季良,1914年出生于上海市。早年曾在上海市中华书局和生活书店工作。1935年,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上海职业救国会。1938年8月,他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并随后调至中央社会部。1939年7月起,他在晋察冀中央分局社会部任职。1945年8月,他被任命为张家口市公安局警政科科长。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他成为石家庄市公安局的首任审讯科科长,后历任行政科科长、秘书主任、副局长。1952年8月至12月,他担任第五任石家庄市公安局局长。1953年初,他奉调公安部,随后被国家派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越南),协助建设越南公安部,担任越南公安部顾问。他是唯一一位从石家庄公安走出去,代表国家援助兄弟社会主义国家公安工作的人。回国后,他历任公安部三局副局长、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张季良去世后,依其遗愿,遗体捐赠给浙江大学供科学研究使用,其名字也被镌刻在浙江大学的“无语良师碑”上,以示纪念。

一、从延安到晋察冀边区建立中共北方分局社会部

1939年3月,党中央派遣许建国(杜里卿)领导的中央社会部考察组前往敌后地区进行考察。该考察组由苏毅然、陈叔亮、张季良、任远等13位年轻干部组成(这14位成员从许建国到任远,抵达晋察冀阜平后,根据工作需要均更改了名字,并一直沿用至今)。他们从延安出发,历经长途跋涉,于6月抵达晋察冀边区。

在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被誉为模范敌后抗日根据地,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不仅威胁着北平、天津、保定、太原等华北地区的敌占大城市,还成为西北的屏障,并支援东北和华中地区。因此,侵华日军频繁集中兵力进行所谓的军事扫荡,并秘密派遣特务潜入边区,伪装成抗日力量进行破坏活动。同时,国民党特务组织也从平津等地向边区渗透。当时,军队和地方的除奸保卫工作相对薄弱,存在诸多问题,既有麻痹轻敌的现象,也有敌、友、我界限不清,打击面过宽的“左”倾错误。

1939年7月1日,根据中央的指示,在保定阜平史家寨,以许建国带领的考察人员为核心,成立了晋察冀中共北方分局社会部,许建国担任部长。社会部首先组织干部前往各分区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分析边区的敌情、我情和社会状况,并分期举办干部训练班,为建立各级公安保卫和情报工作机构,开展边区的公安保卫工作和情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1939年9月,许建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带领张季良和任远等干部审理了一批重大案件。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才能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澄清了案情,保护了同志,纠正了错误,总结了经验,并培养和提高了干部的水平。

例如,当时所谓的“熊大正案件”,将许多干部(包括张珍等一些领导同志)错误地指控为日本特务;还有一位被诬陷的黄浩,在北平以基督教长老会长老的身份公开活动,同时从事我党的统战联络和情报工作,涉案人员还包括一些功勋卓著的老同志。

许建国亲自审理此案,参与审理的还有苏毅然、张季良、任远等。经过细致的调查和重新审理,认定这是一起因主观臆断和逼供手段造成的重大冤案。除熊大正因特殊情况暂时未被释放外(解放后熊大正得到平反),其他被诬陷的人员均被平反释放。随即将边区公安总局审理的所谓托派案件,李晓初、李华等人问题逐一澄清。

许建国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对错案、冤案甄别纠正,大胆平反,收到很好效果,对边区公安保卫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二、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在市公安局培训警察

1942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了公安管理处,许建国兼任处长。从1939年7月至1945年8月,张季良担任晋察冀中央分局社会部干事。日本投降后,张家口首次解放,张家口市公安局成立,许建国代表晋察冀中央局委任苏毅然为第一任局长,张季良任警政科(一科)科长。

警政科主要负责:人员调配安置、思想工作、干部教育训练工作,干部教育训练主要是办警察训练班。

张家口市公安局的党组织设立的是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是张季良,民主选举出的。警政科林克明任组委,秘书室、保安科、司法科和情报科各出一人任委员。支部生活、干部思想一年来基本上是稳定的。几次支部总结,有鼓励有批评,不弄虚作假,不讲套话。绝大多数干部入城后,表现较好,很勇敢,没有什么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的大问题。

张季良在张家口市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却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通过对敌伪的调查研究,了解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时,日本特务机关的阴谋活动特点,也进一步揭示了国民党与日本帝国主义在反共、反八路军的特务活动中的相互勾结。

2.在张家口的公安工作中,成功破获了一部分敌伪的潜伏特务组织,并对北平、天津等城市进行派遣。在解放战争中,对解放北平、天津等大城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初步掌握了如何做城市公安工作,获得了维护社会治安的初步经验,懂得肃清残敌,伪职人员要登记,清出恶霸,铲锄汉奸,镇压反革命。对治安侦察、消防、户籍、耳目等工作都进行了尝试。

4.训练了一批城市公安干部。张家口解放之初,公安干部缺乏,基本上不懂城市治安管理,许建国鉴于此,指示从当地招收有文化、政治可靠人员,开办警察训练班,开办两期警察训练班,第三期进行到一半,就撤出张家口了。许建国、王应慈、张季良等亲自授课,讲授涉及的警察业务知识,训练人员水平进步很快,毕业及时到各公安分所和派出所实践工作。甚至,许建国还从北平调来一名对共产党有良好倾向的警察吴春潮(1948年任石家庄市公安局警察大队副队长),张季良和吴春潮两人合作搞了讲课提纲,名为《城市管理基本知识》(初稿),由吴春潮主讲。

先后有三、四百人在张家口市公安局工作过。石家庄解放时,有张家口的工作经验,加上一批经过训练的干部,城市公安工作就有条理了。

张家口的一年,经历了一年的城市公安的实战训练,为今后解放城市后,如何做好城市治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石家庄市解放前的准备工作

张家口撤退后,晋察冀社会部在阜平县城南附近的固镇村驻扎,继续以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形式运作。干部们组织学习,总结经验,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解放城市的准备工作上。

1947年春天,晋察冀边区社会部(边区公安管理处)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一个干部训练班,为入城做准备。选调了老根据地县公安局长和区委、区长以上的干部接受公安训练,约有六、七十人,驻扎在离固镇30华里的水泉村,张季良担任班主任兼教员,许建国、王应慈等同志负责授课。

另外还成立了一个警察训练班(即晋察冀行政七班,后称“公安七班”),也有六、七十人,这是从张家口撤回的基层干部,班主任是高杰。训练班设在阜平县王快镇南五里许的山咀头村,由高杰担任班主任,距水泉村15华里,距固镇20华里。

这两个训练班的成立是基于初次入张家口工作时毫无准备,也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因此必须根据张家口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所选调的干部,也是作为新解放城市中领导骨干和基层工作的核心力量。

张季良根据在张家口一年的工作经验,对当时和吴春潮合编初稿进行了修改,命名为《城市治安管理基本知识》,刻了蜡版印制出来,并对讲稿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内容包括:城市治安管理的基本概念、户口管理、特种行业管理、特种户口管理、消防常识(包括消防的民间预防、灭火知识和消防警职责),通讯、擒拿、格斗等。

由于许建国、王应慈、张季良、姚伦、吴春潮的授课生动、有水平,学员们进步迅速。此外,他们还利用反面人物进行授课,使那些未进入过大城市的乡村学员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敌人的情况,为公安战线培养了一大批骨干。

据水泉培训班学员董景文、靳英等同志回忆,有一天,许建国带上在张家口市抓获的一个悔过自新的军统特务来到水泉训练班,向学员们介绍说:“今天的课由一个军统特务来给你们上,大家要好好听,向反面教员学习。”那个特务向大家先是一鞠躬,然后自我介绍说:“我从13岁被国民党特务选中从事特务工作,后来进入专门学校学习了不少特务活动知识。我今天来向大家讲,是向人民认罪,我是要彻底投降、立功赎罪……”通过这个反面教员,大家很快地、形象地了解到了敌特内部的许多知识。经过训练,学员们对大中城市如北平市、石家庄市的敌情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后来进城反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8月上旬,定县(即现定州市)解放了,急需调配一名公安局长。有关部门直接前往山咀头训练班和水泉训练班挑选人才。许建国同志得知后,立即对张季良和高杰同志说:“你们这两个班的学员,没有我的批准,一个也不能走。”后来的事实证明,许建国同志的远见卓识。到了1947年10月,确定水泉训练班的部分县局长、科级干部和山咀头村训练班全部学员进入石门市(石家庄市),准备接收敌伪警察局,开展解放后的城市人民公安工作。

当时正值清风店战役,这两个训练班随即待命,准备进入石家庄市。由此可见,石家庄市解放后公安工作方面,是事先有较为充分的准备的。

四、初进石家庄建立公安局

解放石家庄市表明军事方面取得胜利,但除军事胜利外,情报工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1947年秋,东北解放军秋季攻势节节胜利,蒋介石电令驻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率第三军一部前往东北支援并驻防,罗历戎自知战争形势严峻,调防东北前景不佳,然军令难违,在蒋介石再三命令下,率军北上。蒋介石和孙连仲的往来电报被我地下情报工作者获取,经秘密渠道迅速送至晋察冀社会部,许建国同志亲自向聂荣臻司令员汇报,并上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决定趁敌军北上调动之际将其歼灭。在晋察冀部队与渤海区部队配合下,清风店大捷,歼灭国民党三军两万余人,活捉罗历戎。此役极大振奋我军军威,令民心大快。

清风店大捷歼灭第三军、活捉罗历戎之后,国民党军心动摇。晋察冀野战军重新部署兵力挥师南下,进攻石家庄。解放石家庄的战斗里,在城市地下工作者和广大革命民众支持下,不断提供石家庄敌人的内部动态、工事布防以及火力配备等情报。军民齐心,在1947年11月12日经过6天6夜的激烈战斗,拿下石家庄最后一个据点——大石桥地堡,宣告石家庄全城解放,活捉敌军32师师长刘英。

1947年11月11日,石家庄围攻战正酣,眼见石家庄即将解放,许建国同志命令王应慈、张季良和高杰率领两个训练班,从阜平王快镇水泉村紧急集合,连夜急行军奔赴石家庄城外。12日我军进入石家庄,训练班进入原国民党警察局(现中山路群艺馆处)。当晚许建国与陈守中、王应慈、张季良等人商议后,召开会议,明确石家庄市公安局各科及各分局负责人,并安排工作任务。至此石家庄市公安局雏形形成。

柯庆施、许建国等到达后,一方面命令石家庄市周边几个分区紧急调配干部,另一方面组建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政府。市委书记由毛铎同志担任,柯庆施出任市长。16日,于第一大舞台(现新中国影院),柯庆施市长宣告晋察冀边区石门市政府公安局成立,陈守中为首任局长。

公安局工作分两部分,王应慈任侦察科科长,负责接收各地情报关系并布置侦察深挖隐藏的敌特;张季良任审讯科科长,负责审查本市以及其他各区县搜查出来的敌伪俘虏。

此时冀中地区各分区干部陆续抵达。除市公安局外,在市区内设置公安分局、若干派出所(1948年1月1日,市辖区由6个增加到8个),前4个为市区,后4个为郊区。柯市长宣布之后,公安干部分赴岗位开展工作。石家庄市公安局的组织机构参照张家口的模式组建。

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维护石家庄解放初期的社会秩序,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清查行动,先后逮捕2000多名敌伪特务人员。

1948年1月,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派林浩然(甘露)同志到石家庄协助市公安局审查处理关押人犯。林浩然(甘露)专门在石家庄市召开的全市干部大会上,传达刘少奇同志的三条指示,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坚决保卫石家庄,建设石家庄;其二,管理好石家庄这座城市,积累管理城市的经验,为解放全国其他大城市提供经验;其三,宣读入城纪律。

五、配合中社部工作组进行大审讯

石家庄解放初期,根据中央领导指示,市公安局组织情报侦察人员,采用公开的、秘密的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蒋军匪特残余进行清查搜捕。

通过大清查,先后逮捕2000余人。虽然,中央工委派来林浩然(甘露)传达指示,帮助审讯,无奈市公安局审讯科人员有限,审理、看管以及这些人员的吃饭都成了亟需解决的大问题。为此,市委领导专门向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汇报,刘少奇向中央请示解决此事。

1948年2月,经中央批准,中社部主任李克农派一室副主任陈叔亮带领武创辰、徐光霄、晋巩、刘坚夫、肖德、樊学仁、张珍等14人从延安徒步先到西柏坡请示刘少奇。刘少奇指示:“石家庄是我军在华北解放的第一个重要城市,临近党中央所在地,对指导与平津敌人的作战和斗争有重要作用。要从石家庄摸索出管理大中城市的经验,同时防止敌人的破坏”。

陈叔亮工作组到市公安局后,联合林浩然,在审讯科科长张季良、审讯股股长李洪涛等人的紧密配合下,统一制定计划和方案。 根据上级的指示,经过对关押人员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和市公安局的审讯人员,随即分组立即展开工作。

2个月的时间收押犯人230名,到1948年4月14日,共收审结案1920名人犯,其中蒋党、政首要分子178人。除少数移交法院外,移送到外地和有关部门,大部分予以释放。

工作组和市公安局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并向中央写了《关于审理石家庄蒋匪党特人员的工作报告》,这一报告中央非常重视,后来解放的一些大城市也以此为鉴。

六、在石家庄市公安局

在刘少奇同志三条指示的指导下,全市党政军民严格遵守,所以进入石家庄后,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秩序井然,未出现张家口昔日的混乱局面。

石家庄市解放初期,市公安局开展工作之初,中央派遣许建国同志驻留达一个多月。虽未担任具体职务,但对公安工作的开展给予具体指导,尤其在深挖、清理敌特和地下特务组织方面成绩斐然。石家庄解放前敌人潜伏着十几个特务组织,除解放前已掌握部分情况外,解放后又发现破获不少敌特组织。

石家庄市公安局的工作,在党中央、中央工委、中央社会部、晋察冀社会部、石家庄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之下,借鉴了张家口市的经验,重点抓了五项工作:1、搜索残敌;2、审查俘虏;3、稳定社会治安;4、对国民党团组织及负责人进行登记;5、取缔反动道会门。石家庄公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治安秩序逐步转向稳定,保卫了党中央,维护了城市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石家庄市解放初期的相关工作做法和经验,在其他大中城市解放后被借鉴吸收。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的创建与开展,离不开许建国的直接指导以及各级干部的努力奋斗。石家庄市公安后辈应该不忘初心,了解铭记这段历史事实。

七、亲历国民党飞机轰炸石家庄市公安局

1948年9月13日下午2点多,国民党24架飞机开始对石家庄进行轮番狂轰滥炸,一直持续到6点。当时正值中午,人们都在午睡,待听到警报响起时,飞机已飞临市区上空,人们甚至都来不及躲避。

当时,张季良在公安局后院靠北角的审讯科办公。审讯科房西北侧挖有一条不深的弯曲防空沟,东边是侦察科的两处办公室,前方也有同样大小的防空沟。飞机来袭时,侦察科和审讯科的部分同志分别跳进防空沟。东边防空沟里有副局长王应慈及其爱人阎捷欣(中学教员),二人一同进入沟内,但轰炸后飞起的土将他们掩埋其中。幸运的是,沙土较为松散,靳英同志身材高大,先弯腰奋力钻了出来,随后王应慈等人也被同事从沙土中挖出。这次轰炸致使石家庄市公安局邢剑云等13位同志不幸牺牲,其中大部分是侦察科和侦察队的队员,还有来公安局办事的平山县公安局干警李文元(原晋察冀第四军分区石门中心情报站获鹿站站长)。

石家庄市公安局的干警,令人钦佩。在敌机轰炸时,由于公安局的干警表现出色,市内秩序井然,未发生一例混乱、砸抢事件。

张季良领导的看守所内的犯人也没有发生逃跑的情况,安全躲过大轰炸。当时犯人被关押在大院中间靠西的一个由大仓库改造的看守所中。飞机轰炸刚开始时,犯人一度陷入混乱,妄图外逃。但看守所所长李侃同志临危不惧,即便飞机仍在轰炸扫射,他也沉着地站在防空沟口,带领司法干警持枪警戒,犯人最终无一逃跑。李侃同志在艰险时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展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后来受到了表彰。

“九·一三”大轰炸当晚,在市公安局党支部书记兼秘书主任张行言同志的主持下,13位烈士的遗体得到妥善安葬,同时,根据安全的需要,张季良带领人员将全部犯人被转移到其他地方。此次轰炸中,公安干警恪尽职守,积极救援疏导,使得整个城市的社会秩序并未遭受太大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1948年10月3日,《石家庄日报》头版【新华社本市讯】报道市公安局第一分局记功给奖,市公安局服务大队有14名人员受到奖励,向全市宣传一分局和服务大队在敌机轰炸中的英勇事迹。

1949年,公安部门破获了以吴雅阁、米二海、赵雅客等为首,披着宗教外衣、名为“公教青年国团”(代号:八·一三)的特务组织。后续侦察审讯查明,该组织搜集情报,在地面布置特务指引,配合指挥敌机轰炸目标,其企图正是轰炸党中央领导机关和市公安局。

八、破获“公教青年报国团”一案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公教青年报国团”于1946年成立,这是一个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帮特务机关直接掌控之下,规模庞大的武装特务组织,代号:“八·一三”。

该组织旨在助力国民党发动反革命内战,破坏人民革命事业,摧毁人民解放区,并频繁开展暗杀活动。其活动范围广泛,凭借天主教这一看似合法的宗教外衣作为掩护,大肆进行各种反革命破坏行径。

正定教区神甫吴雅阁与藁城县桥寨村天主教堂神甫赵雅客,在国民党特务刁化仁的指使下,精心制定暗杀计划,安排正定教区一个工作队负责实施这一险恶的反革命计划。这个特务组织还广泛策动教徒深入我解放区,妄图接近我中央领导机关,通过收买我基层人员来刺探情报,搞暗杀破坏。

1948年秋,他们得知党中央机关驻地后,迅速利用特务网站河间教堂,以电报形式将情报报告给国民党“保密局北平站”。国民党随即派遣飞机对平山讲里、东柏坡以及石家庄市等地进行轰炸。

许建国是负责侦破此案的总指挥,河北省公安厅负责指挥河北各县市展开侦破工作。在石家庄市,王应慈承担具体职责,市公安局侦察科科长李继真、焦许昌等多位同志都参与了这起案件的侦破。

1949年4月,“公教青年报国团”在石家庄成功破获,侦察过程中搜获了大量罪证。为教育广大群众,揭露国民党特务与反动天主教神甫勾结破坏的真相,石家庄市决定对此案进行公开审判,并允许信教群众旁听。石家庄市公安局副局长兼市人民检查署副署长张季良对此案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组织了特别人民法庭。

1950年夏天,在市政府小礼堂,“公教青年报国团”一案特别人民法庭开庭,由石家庄市公安局副局长、特种刑事检察官张季良担任公诉人当庭起诉。庭审中,办案人员当庭出示了确凿罪证。此次公开审判的被告人达10余人,主犯为吴雅阁、赵雅客。庭审伊始,主犯们否认反革命特务罪行,坚称他们从事的只是宗教合法活动。然而,当庭审人员揭露他们的种种罪恶行径,并宣读、展示了反革命联络暗号、国民党特务机关与天主教神甫之间的往来电文、信件,以及他们为国民党飞机轰炸所绘制的轰炸目标图、方位图等关键罪证后,被告最终低下了罪恶的头颅,心悦诚服地认罪。

案件审判结束后,1950年10月16日,石家庄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法院代表庄严宣布判决结果,判处4名主犯死刑并立即执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拍手称快。

在此次“公教青年报国团”特务组织的侦察破案过程中,石家庄市公安局功绩卓著。在国民党飞机轰炸中央机关所在地之前,市公安局就提前获取相关情报并及时上报,从而保护了党中央机关,避免了巨大损失,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给予了国民党特务沉重的打击。      

1950年10月30日,时任石家庄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张季良,带领工作组前往井陉煤矿,对肃反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并挖出了隐藏在工矿企业内部的一批反革命分子。

张季良同志跟随许建国从延安来到晋察冀边区,参与组建边区社会部,进行锄奸反特工作。而后在张家口试水城市公安工作,培训了两批城市公安警察。之后返回革命老区阜平,在许建国的领导下,培训城市公安接管人员,并带领培训班学员接管石家庄市伪警察局,参与建立石家庄市公安局,在解放初期艰难探索公安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1953年初,张季良奉调至公安部工作。他为共和国城市公安的建设与发展立下了重大功勋。逝后按照他的遗愿,捐献遗体用于教学科研,彰显其无私奉献,高风亮节。让我们向石家庄市公安局的开拓者——张季良致以崇高敬礼,永远缅怀张季良同志!

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安息,他的精神将如同蛇年的祥瑞一般,永远在我们心中流淌,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守护好这座城市和人民的平安。


作者:1.王金山,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

          2.潘卫忠,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

特别感谢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退休干部高克军!

文章内容及照片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使用侵权必究。

 

 参考资料:

1.1996年5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

2.《石家庄公安史料选编—第一辑》。

3.1990年5月张家口市公安局编写的《张家口市公安史资料》。

4.《石家庄通史》近现代卷。

5.《石家庄党史历史大事记》。

6.《许建国纪念文集》。

7.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历史—第一卷(1921-1949)》、

8.2020年6月出版的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著的《石家庄的解放与接管》。

9.1991年6月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石家庄市公安局联合编写的石家庄党史资料第15辑《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石家庄市镇压反革命运动》。

10.1988年4月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征编办编写的《中共石家庄地方党史资料访问录 回忆录第五卷(中1938——1947年)》原始资料。

11.《石家庄市公安大事记——1947-2002》。

12.石家庄市公安局史料征编办1982年对张季良的访问资料。

13.原河北省政协常委吴淳厚写给石家庄市公安局的回忆资料。

14.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退休干部高克军提供资料。



编辑:苏静    刘齐宇(实习)  责编:杨立辉    冯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