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党史网 -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永远铭记弓仲韬的精神品格”——《寻找弓仲韬》新书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来源:河北党史网 时间: 2025-08-20 字体:【  

8月14日下午,由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共安平县委承办的“永远铭记弓仲韬的精神品格”——《寻找弓仲韬》新书分享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成功举办。

1.jpg

《寻找弓仲韬》是首部反映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台城特支创建者弓仲韬生平事迹的长篇纪实作品,由作者高宏然倾力创作,以寻访之旅,见证伟大建党精神。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研究员陈晋,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学习出版社社长马国仓,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冯士新,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笑乙,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冯文礼、总编辑王淑琳,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立斌,安平县委书记赵东钊,作者高宏然以及弓仲韬后人代表田小刚等参与了此次分享会。会议由王淑琳主持。

刘笑乙在致辞中表示,“寻找是为了铭记,英雄不能被遗忘;寻找是为了传承,我们一定要学习弓仲韬‘信仰纯粹、对党忠贞,心系苍生、胸怀大义,舍生忘死、不懈奋斗,历经万难、不改初心’的精神品格,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寻找更是为了开辟美好的未来。”冯文礼在致辞中表示,“将打造‘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出版基地’,策划编辑出版更多反映弓仲韬革命精神的精品力作。”赵东钊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弓仲韬同志的生平事迹及在弓仲韬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安平人民砥砺奋进、踔厉前行,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表达了对弓仲韬同志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2.jpg

在新书赠书仪式上,陈晋、刘笑乙、冯文礼分别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代表赠送了《寻找弓仲韬》图书。

随后,与会嘉宾围绕《寻找弓仲韬》一书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致认为, 作为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采访100多人、研读60多本史料、写下7万多字采访日志,足迹遍布华北乃至大半个中国,下了大功夫、苦功夫、真功夫,书中史料不仅丰富,而且真实可信。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史料+故事”的结构让史料变得生动,尤其篇末的“追寻足迹”,让读者有强烈代入感,是主题出版图书中的佼佼者,能引领读者通过党的光荣历史,增强对党的热爱、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是爱国主义生动教材。

作者高宏然首先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说“每次采访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有详细记录,即使是电话采访,也都有精确的采访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故事的真实性,而真实就是力量”。

田小刚深情回忆了儿时与外祖父弓仲韬相处的温馨画面,表达了对先辈的缅怀之情。

刘立斌认为,“这是一部承载鲜活地方党史、闪耀革命先辈精神光芒的生动读本。书中呈现的大量一手资料与历史细节,丰富了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研究史料,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党组织创建发展历程的认识,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党的历史、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冯士新认为,“这本书编校质量高,从小切口反映大的时代变迁,从看似平凡的人物身上体现了不起的精神,为做好主题图书出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马国仓认为,“这是一部内容厚重的时代佳作,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农村支部建设的价值,对提升大众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既体现了历史价值,也有现实意义。能让人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力。虽然书不厚,但内容十分厚重。”

陈晋表示,“这部作品有温度、有质感、有气象,采访扎实,能与写作对象同频共振,在寻找的过程中将弓仲韬的生平逐步还原,力求从时代和人物的精神中挖掘内涵,具有感召力、穿透力和感染力。”同时还从“展现地域革命史、还原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建立过程、具体化建党精神、体现革命先驱的命运和精神”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还原弓仲韬生平的意义,认为在弓仲韬身上,体现了伟大和平凡、英雄和本色的关系,展现了真正的大英雄所具有的大品格。

(来源:中国言实出版社)

编辑:苏静    马媛媛(实习)  责编:杨立辉    冯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