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党史网 -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班永吉 || 瞿秋白,“永久的青年”

来源:河北党史网 时间: 2024-05-31 字体:【  

1935年6月18日,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中,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和崇高气节。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就位于他在刑场就义的地方。纪念碑初建于1952年,又经重建和重修,总高30.59米,分为三层。碑身使用砖体结构白色水泥洗沙饰面,台座为朱红色洗沙,碑顶为琉璃瓦。碑身正面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八个鎏金大字,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题词。碑座正面镌刻着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记述了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20年曾以新闻记者身份访问苏维埃俄国。1922年,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先后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

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瞿秋白同毛泽东、任弼时等在一起,为维护党关于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驳斥了资产阶级右翼的反苏反共谬论,批评了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右倾错误。在1927年中国革命的最危急关头,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在8月7日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紧急会议,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的方针,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1928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继续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他在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930年,他回到国内。同年9月主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当时党的领导机关的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
此后,瞿秋白受到王明路线打压。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撤销了他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并被扣压了他的津贴。在敌人通缉、党内迫害、生活困苦、病痛缠身的情况下,他依然寻求为党和革命事业尽力工作的机会,开展党的文化方面的工作,创作了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文艺作品和文学研究文章,并成为“左联”实际领导者。
1934年1月,瞿秋白遵从中央调令到中央苏区之后,支援前方红军将士,且努力开创了中央苏区的文化教育工作新局面。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决定撤离苏区长征北上。瞿秋白向中央提出要求,希望与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机关一起跟随红军主力长征。但中央最高决策者没有批准瞿秋白请求,指令秋白“留守,任留守苏区的中央江西分局宣传部部长兼政府留守机构后方办事处教育人民委员。”
瞿秋白表示:你们走了,祝一路顺利。我留下来的人,会努力工作的。我个人的命运,以后不知怎么样,但是可以向战友们保证,我一定要为革命奋斗到底。同志们可以相信,我虽然历史上犯过错误,但为党、为革命之心始终不渝。
中央红军离开苏区远征时,陈毅才得知瞿秋白被留下来打游击的消息,他立即把自己的骏马送给瞿秋白,催促他策马赶上已经出发的队伍,以免陷入虎口。瞿秋白虽然想随军远征,但组织既已决定,他就表示服从,谢绝了陈毅的好意。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打电报给苏区中央局,要他们妥善安排瞿秋白。几年后毛泽东还惋惜地说,长征出发的时候,像秋白、刘伯坚、还有我的爱弟毛泽覃等人都应该带出来的。
1935年初,瑞金、长汀等地相继失陷,留守苏区形势急剧恶化,斗争更加艰苦和危险,瞿秋白的肺病也更加严重。2月初,中央江西分局接受陈毅的建议,决定护送瞿秋白转移脱离苏区,转道经香港到上海隐蔽就医,做地下工作。同时转移的还有何叔衡、邓子恢、张亮、周月林。福建省委安排瞿秋白等五人扮成香菇商人及其家属从瑞金九堡启程,并派出200名武装人员护送。2月23日,在长汀县水口镇小泾村休息吃饭时,被驻水口的国民党保安14团发现,激战约一个时辰,何叔衡牺牲,邓子恢突围。病弱的瞿秋白与张亮、周月林隐伏在丛林中被俘。
对已经被俘关押的共产党领袖人物瞿秋白,作如何处置?杀还是不杀都牵动着国民党朝野上下。事关重大,蒋介石亲自召集高层会议听取意见。会上,有人主张杀。反共右派戴季陶说,中国青年,死在秋白思想下,不止有几千几万,这样的人不杀,要杀谁呢?有人主张,刀下留人。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说,瞿秋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应该杀。有人则主张劝降。鉴于瞿秋白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又是著名的大文化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只要他肯降,哪怕不公开声明反共,不表态效忠国民党,也就是对共产党的沉重打击,也是国民党的一大胜利。所以,国民党当局最愿意看到的是劝降成功。在宋希濂优待、软化、劝降无效后,蒋介石一面于6月2日给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下达“就地枪决”“瞿匪秋白”的密令,一面又接受中统局陈立夫的建议,选派高级智囊王杰夫等人专程到长汀做了六天最后劝降活动。瞿秋白最后正告说客:“人爱自己的历史,如同鸟爱它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以致王杰夫等人无果而返。
6月16日,国民党三十六师收到蒋介石的密令。17日,三十六师参谋长向贤矩到囚室给秋白送酒菜,宣布南京最高当局电令。瞿秋白说,我早就等着你们送我上路,这样做才符合蒋介石其人的作为。
18日9点多钟,瞿秋白被带到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六师师部接受例行宣判,从容环视法庭和听众,然后在荷枪实弹的士兵夹道中缓步走出师部,又被带到中山公园。此时,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一个人呆立在办公室里,悄悄地撩起窗帘的一角,用惋惜、惭愧和无奈的眼光,目送秋白押赴刑场的背影。
瞿秋白上身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白色齐膝短裤,黑线长袜,黑布鞋,举目挺身,从容而行。行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酒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眠为真快乐。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继而,瞿秋白用中、俄两种语言高唱《国际歌》徐步赴刑场。

国歌悲歌歌一曲,狂飚为我从天落。刑场在距中山公园约两里的罗汉岭下。到了罗汉岭下,见绿茵茵的草坪,青山环抱,景色宜人。瞿秋白说:“此地甚好。”于是盘膝而坐,面对枪口,微笑饮弹。下午瞿秋白遗体被埋葬在罗汉岭的盘龙冈。

在囚禁中,瞿秋白于5月17日至22日写了一本非同寻常的书稿——《多余的话》。《多余的话》,并不多余,是瞿秋白伟大而复杂人生的浓缩,是写给党、写给同志,尤其是写给党的高级干部,写给知我者看的革命经文。他的自述和自我评析中蕴含着对革命、对自我、对信仰、对党的事业等问题的坦诚独立见解,展示了作者光明磊落的心灵世界。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同志为《瞿秋白文集》题写如下的话:“瞿秋白同志死去15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毛泽东同志不光为《瞿秋白文集》题词,而且特别强调了瞿秋白“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将瞿秋白遗骨由福建长汀迁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等亲自扶送瞿秋白遗骨入墓穴。

十年浩劫,瞿秋白又被误认为是“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老叛徒”,又一次被押上“断头台”。八宝山他的墓碑被砸碎,墓体被砸得遍体鳞伤。《讨瞿战报》《瞿秋白批判集》相继出笼,这是瞿秋白死后的悲剧。
1980年6月,经中央同意,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行纪念瞿秋白就义45周年座谈会,周扬感叹他的“寂寞身后事”竟然遭受如此莫大的凌辱和磨难。
1979年,中纪委常委曹瑛分工负责,专门就瞿秋白同志被捕就义情况开展复查工作。1980年形成了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的结论是肯定的——瞿秋白同志是一位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多余的话》“一没有出卖党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党;四没有向敌人乞求不死的意图。”并且“客观全面地分析《多余的话》,它绝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
1999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代表党中央发表讲话,又一次对瞿秋白同志一生的光辉思想和业绩作了高度评价,说瞿秋白同志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是艰苦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优秀的先行者”“革命先躯”;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兼具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素质,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高度党性原则,瞿秋白同志的精神连同他的著述,是他给后人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原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忏悔道: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文学家——瞿秋白先生,竟死于我之手,将我碎尸万段,亦不足以弊吾之辜。解放初期,我自认为是必死之人,万万没有想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对我进行耐心的教育,使我得以认识真理,明辨是非,把我的灵魂从罪恶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而且宽恕了我的罪行,给以重新做人的机会,党之于我,真是恩深再造!

每当回想起瞿秋白同志纪念馆和瞿秋白关押室内的一件件陈列物品和一张张照片,心情总是很压抑和悲伤,但又充满景仰和缅怀。

瞿秋白同志曾写道: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的,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
36岁,多么瑰丽的青春芳华。瞿秋白,你是“永久的青年”。

(作者:班永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一级巡视员)



编辑:苏静    刘齐宇(实习)  责编:杨立辉    冯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