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党史网 -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董振堂:勇挑重担的革命者

来源:河北党史网 字体:【  




董振堂生于1895年。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冯玉祥部和国民革命军任职。1931年12月14日率部举行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任红五军军长。1937年1月牺牲,时年42岁。

1937年1月,宁都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董振堂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广大指战员无不为之悲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参加了为董振堂烈士举行的追悼会,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12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西李家庄。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曾在冯玉祥旧部任职。1924年,随冯玉祥参加了推翻贿选总统曹锟、打倒直系军阀吴佩孚、驱逐末代皇帝出宫和欢迎孙中山到北京等活动。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易旗誓师,接受三民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委任共产党人刘伯坚为国民联军总政治部副部长。从此,董振堂受到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部被蒋介石收编,董振堂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

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二十六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鉴于以往“剿共”部队的失败教训,二十六路军广大官兵都不愿南下,董振堂的七十三旅军人甚至把铁路掀翻,拒绝前行,使部队滞留数日才走。部队到江西后,奉命参加了对红军和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二、三次“围剿”。在“围剿”中,董振堂捏造了一些假情报,不肯进“剿”,从而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第三次“围剿”失败后,二十六路军移驻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部队伤亡惨重,加上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部队减员严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华北危急,二十六路军广大官兵纷纷要求北上,保卫自己的家乡。高级将领也联名通电蒋介石要求北上抗日,但遭到蒋介石的斥责和重兵阻拦。董振堂痛感救国有责,报效无门。在困守宁都几个月中,周围红军的革命宣传和号召二十六路军倒戈的呼唤声,使他从红军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多次托人打听刘伯坚(冯、蒋合作后被迫离开西北军)等共产党人的消息。二十六路军中的中共秘密组织针对这种状况,因势利导,对董振堂进行启发教育。当党组织决定起义时,他十分坚定地说:“只能走这条道路,就是把部队拉上去投红军!”起义时间定在1931年12月13日夜12时。董振堂无比兴奋,配合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获取一批宝贵的军需物资,党组织临时决定把起义的时间改为12月14日。12月14日,董振堂在七十三旅旅部召集紧急会议,下达了“今晚要行动,到红军那边去”的命令。当天夜晚,二十六路军在董振堂、赵博生等指挥下,按预定的目标行动起来。12月15日清晨,宁都战斗全部结束,起义部队1.7万余人,携带2万多件武器,在董振堂和赵博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奔赴苏区。

部队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被任命为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在崭新的环境里,董振堂积极配合党对部队进行组织整顿和政治教育。他以身作则,虚心向老红军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广大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作战能力有了极大提高。1932年,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将自己多年积蓄的近2000多块银元全部交了党费,以示坚决革命的信念。1934年10月,董振堂率部参加长征,担任全军后卫,曾三过草地,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1936年10月,他奉命率部参加西路军,执行中央的军事部署。

1937年1月1日,董振堂率部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两万余人包围。他指挥3000多名战士和全城民众昼夜血战,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他带领干部战士向党庄严宣誓:“我们要流尽最后一滴血,战斗到底!”20日凌晨,高台失守。董振堂带领警卫员跳下城墙,双手持枪,继续与敌苦战,终因弹尽,壮烈牺牲。

为纪念董振堂,1946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将新河县改名为“振堂县”。

出处|《英雄河北》

编辑:苏静  责编:王宗志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