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开展“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
来源:河北党史网 时间: 2025-07-28 字体:【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今年以来,易县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党史进校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大党史”格局 宣传教育取得新进展
(一)多方合作共发展,搭建红色教育“新平台”
由易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狼牙山管委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教体局等密切配合,发挥职能优势,以狼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组织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培养小讲解员,红色传承再添“新力量”
依托易县红色资源,联合本地中小学,选拔青少年组成“小讲解员”队伍,在3所小学选拔小讲解员20名,通过专业知识培训、陈列馆轮岗讲解、红色故事现场宣讲等流程,培养兼具历史认知与传播能力的新一代传承者。5月8日,易县举办红色文化传承活动,小讲解员对话革命后人,讲述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他们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同学们讲解党史故事、介绍红色文化。他们不仅成为了校园里传播红色文化的小使者,更是将红色精神深深地扎根在了自己的心中,实现了红色精神的薪火相传。
(三)与县域学校互动联建,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
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打造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狼牙山管委会与20余所院校共建红色教育矩阵,在红色宣讲、文化创新领域取得实效。与河北金融学院开展共建合作座谈会,采用河北金融学院师生制作的5个英文宣传片作为狼牙山红色文化宣传原创性作品,为接待外籍游客做好宣传资源储备,进一步提升狼牙山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县委党史研究室打造了“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青少年心中深植爱国报国的精神种子。4月21日,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红色文化宣讲队走进保定市实验小学,为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沉浸式、互动式的思政课。
二、开展特色理论宣讲 创新宣传教育渠道
为扩大宣讲覆盖面,易县充分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红色文化宣讲、党史故事宣讲、奋斗事迹宣讲进学校。今年以来,宣讲队已陆续举办主题宣讲10余场,覆盖全县8所中小学,累计上万名学生聆听红色故事,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一)多方同频共育,赋能孩子健康成长。一是学校主导。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活动的教学质量。二是家庭辅助。通过开展家长会,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学党史活动,与孩子一起阅读红色故事、观看历史纪录片,营造良好的家庭党史学习氛围。三是社会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红色教育资源的投入与建设,积极申请创建狼牙山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提升击毙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旧址,为学校开展学党史活动提供更多便利。
(二)原创活力宣讲,打造易县宣讲新品牌。以“易曲同声”为主题,组织青年宣讲员通过红色故事、诗朗诵、原创歌曲等形式,采用“沉浸式宣讲+青春化表达”的特色模式,变被动式听讲为互动式交流,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让理论宣讲动起来。宣讲员们讲述的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本土故事,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追寻先烈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三)丰富传承形式,争做红色传人。在校园内开展红色主题演讲、红色经典诵读、红色主题绘画(征文)等活动,邀请老师、专家或老革命家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在生动的讲述中感受历史,全县中小学累计3000余人参加。在校园外,结合易县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中直观感受历史文物与历史场景,增强历史学习的沉浸感。
三、注重活化转化利用 扩大党史宣教效应
易县注重将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为校园党史教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研学课程有机融合,让“单一”课程变得更丰富、更立体、更能触动心灵。
(一)教育读本浸润学生心田。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教体局、作家协会等单位共同编写面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永远的丰碑》,累计发放2000余册。以阅读促进红色精神传承,帮助学生将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党爱国爱家,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微视频创新传播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当好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本土文化的守护者、挖掘者、传播者,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拍摄《黄土岭上的冲锋号》《狼牙山上颂英雄》等红色地标微视频,在学校中广泛播放。“云参观”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以直观的影像形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易县的红色历史。
(三)红色电影拓宽受众面。持续挖掘老区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传媒手段,以易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为故事背景,拍摄红色院线电影《不灭的火种》,累计上万人观看,在全县中小学引起强烈反响,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与奋斗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供稿:易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苏静 刘齐宇(实习) 责编:杨立辉 冯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